引言:
跨境商标危机升级,品牌出海遭遇“生死劫”
2025年初,美国专利商标局(USPTO)的一纸通知震惊整个跨境行业——超4.2万个美国商标被列入强制撤销名单,其中涉及跨境电商、电子、服装等多个领域。这场风暴背后,既有代理机构的“灰色操作”埋雷,也有企业对海外规则的认知盲区。商标一旦被撤销,企业可能面临亚马逊店铺被封、货品滞留海关甚至品牌资产归零的连锁危机。如何在这场风暴中自救?本文将为您提供可参考的系统性解决方案。
美国商标实行“使用在先”原则,要求注册后5年内必须提交使用证据(如销售记录、广告材料)。然而,国内企业常沿用“注册即保护”的惯性思维,导致大量未实际使用的美国商标成为被撤销的“高危目标”。
部分代理机构通过虚假律师资质、批量提交雷同设计甚至伪造使用证据,导致商标注册存在根本性瑕疵。例如,某代理机构单月提交8000件美国商标申请,97%材料造假,最终引发USPTO追溯审查。
USPTO近期升级审查机制,不仅大幅提高官费(如新申请费用上涨40%),更对2019年后注册的商标启动追溯抽查,违规代理的客户将直接进入“高风险名单”。
(1)登录USPTO TSDR系统:核查商标状态是否被标记为“撤销审查”。
(2)构建“三年证据包”:整理近三年销售记录(亚马逊后台数据、物流凭证)、广告合同、海关报关单等,形成完整证据链。
(1)重新申请商标:
l选择申请基础:若商标已在美国使用,选择“实际使用”基础(Section 1(a));若尚未使用,可选择“意向使用”基础(Section 1(b)),但需在商标授权后6个月内提交使用证据。
l精准选择类别和商品/服务小项:避免贪多,根据实际业务选择具体的类别和商品/服务小项,确保使用证据充分。
l提交使用证据:包括产品图片、销售链接、广告截图等,确保真实且符合USPTO要求。
(2)防御性布局:核心类别(如3C产品注册第9类)搭配关联类别(第35类广告销售),并通过马德里体系覆盖重点国家。
委托持证律师提交答辩:在USPTO规定的期限内提交抗辩文件,争取商标维持。
警惕“包通过”、“低价速办”等话术,优先选择拥有美国执业律师资质的机构(USPTO要求代理必须为美国执业律师)。
建立海外商标监测系统,定期核查目标国商标数据库,及时发现抢注或无效风险。
使用声明书(Section 8 Declaration):注册后第5-6年提交,证明商标持续使用。
多维度存档:保留产品图、销售链接、媒体报道,确保证据符合美国司法认证标准。
君胜知识产权长期深耕跨境电商领域,聚焦全球电商生态中的知识产权痛点,构建了覆盖欧美、东南亚、中东等主流市场的跨境知产保护体系。针对亚马逊、eBay、速卖通等平台规则及多国法律差异,团队独创“监测预警+侵权阻断+海外维权”全链条服务模式,近三年累计为超50家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专利风险排查、多国专利商标批量申请、版权快速登记及海外店铺侵权应急响应服务,尤其在应对美国337调查、欧盟外观设计抢注、东南亚仿品下架等场景中拥有较高的维权成功率。凭借其在跨境知产布局、海关备案保护、平台申诉谈判及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等领域的深度实践,君胜已成为多家头部出海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,护航中国品牌全球化合规运营。
《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合规指南》
#本文由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原创,转载需授权#